科是医院临床用血供应中心,承担着患者的血型鉴定、交叉配血、抗体筛查和输血前传染病检测以及血液储存和发放等任务。输血科医院 操作空间布局不合理,无菌区及污染区未严格分开,区间人员随意流动,物品使用与存放不固定,储血冰箱和储浆冰柜未专用,抹布拖把未分区使用,室间通气换气不良等,均可导致医院交叉感染发生。 输血科及医院感染管理学科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制度措施需不断完善,如制度更新不及时,将直接影响其感染控制工作开展。 质控活动中只注重血型鉴定、交叉配血、抗体筛查和输血前传染病检测质量,忽视了清洁和消毒工作,导致各室间地面、桌面、冰箱清洁不彻底、消毒不规范、消毒液配置不正确、微生物监测不达标等。 只注重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忽视了医技部门培训,导致输血科人员对《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处理管理办法》《艾滋病防治》《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献血法》等相关规范学习掌握不够,感控观念滞后。 防护设施配备不到位,无护目镜及洗眼设施,血型鉴定、交叉配血、抗体筛查和输血前传染病检测过程中手套、口罩佩戴不规范,洗手依从性及正确率不高等。 医疗废弃物如玻片、棉签、手套时有混入生活垃圾,血袋回收、配血后标本按感染性废物处理时封口不严导致血液外渗等。 针对医院感染因素,依据相关法律规范,制订《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制度》《输血科人员进入各室间防护制度》《各室间清洁消毒制度》《卫生学监测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制度》以及各种预防医院感染的岗位职责、操作流程等,并制牌上墙,使工作人员在工作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加强输血科人员在职培训,科室每季度开展一次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每年开展2次院内感控知识培训。培训方式包括科内小组经验交流,由科主任或员选择题目主讲,或邀请感控专职人员主讲,以及采用幻灯片、观看视频、头脑风暴等。培训内容包括《输血科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制度》《输血科人员进入各室间防护制度》《输血科各室间清洁消毒制度》《卫生学监测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以及感控暴发警示案例、有关感控新理论新技术等。同时,外派输血科人员参加全国或省市级感控知识学习,全面提高输血科人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 (1)科室合理布局。输血科人流、物流卫生标准符合医院感染管理Ⅲ类要求。明确区分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清洁区包括办公室、储存室、试剂间等;半污染区包括血液(浆)发放室、卫生通道等;污染区包括标本存放间、实验室等。标本送检窗口以及取血(浆)窗口分开设置。各区域间流程合理,人员、物品相对固定,有明显标识,安装必要的实验防护、通风设备、水龙头和自动手烘干机、循环风消毒机等,确保洁净,采光良好。定期开窗通风,确保空气流通,避免交叉污染。 (2)储血冰箱与储浆冰柜定期清洗消毒。储血冰箱和储浆冰柜专用,严禁存放其它物品。每周采用75%乙醇清洁和消毒储血冰箱1~2次;储浆冰柜每月除霜1次,并采用75%乙醇进行清洁和消毒,防止血液(浆)污染。 (3)清洁消毒。每日清洁桌面、地面,清洁区地面、桌面以湿式清扫、清洁擦拭为主,半污染区、储供室、血液(浆)发放工作室和污染区血液检验室、处置室内桌面、地面每天用500mg/L有效氯溶液檫拭并作用30min;配血过程中如有血液溅落于桌面或地面,立即用1000mg/L有效氯溶液消毒30min后,再用抹布或拖把进行檫拭;房间每天两次紫外线min,并做好记录与;各区间抹布、拖把分别标志,分区使用,不得与污染区和半污染区混用。 2.3.2废物管理(1)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分类存放,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分类收集,感染性废物、病废物、损伤性废物、化学性废物不得混合收集。 (2)收集医疗废物的包装袋应有警示标签,同时填写医疗废物产生科室、日期、废物类别等;置入包装内的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随意取出;一旦包装袋或容器外表被感染性废物污染,需进行消毒处理或再增加一层包装。 (3)临床科室回收血袋装入塑料袋中并冷藏保存24小时,配血后标本冰箱储存7日然后按感染废物处理。使用后的针头、碎片等锐器存放在专门的锐器盒内,并打包封口后贴上“感染性医疗垃圾”标志,由专人存放到暂存点。 (4)报废血液单独存放,报废时经输血科主任、医务科科长、主管领导审核签字并按感染废物处理。自体输血感染性病人血液隔离储存并有明显标识。 (6)医疗废物相互交接时,登记项目完整,签字清楚。员定期对医疗废物暂存处进行清洁和消毒。 2.3.3人员管理(1)输血科工作人员切实树立防护意识,上岗前须注射乙肝疫苗,定期检查乙肝抗体水平,建立健康档案。进入工作区域必须穿工作服和戴口罩,接触血液必须戴手套,试验结束后,按流程洗手、烘干,避免交叉污染。 (2)工作人员严格按《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程序进行管理和操作。对实验标本和直接或间接接触实验标本的器材无论是否有传染性均做好标准预防。做艾滋病项目时必须穿隔离衣及戴防护眼罩,工作前后严格按照洗手方法进行洗手并消毒。如果物体表面或地面被血液标本污染,无论是否有传染性都应立即用消毒液按传染性病菌来消毒。一旦发生皮肤被锐器扎伤或破损,皮肤被血液污染,及时按职业流程紧急处理,并及时院感科,定期追踪随访。 2.3.4实验室管理做好实验室的感染管理工作,对于预防职业、检验人员身心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采血时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对每位患者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操作后用皂液流动水洗手,如手部有可见污染物时先用流动皂液水洗手再用快速手消毒液擦拭2分钟。 (2)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使用后的废弃物品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4)进入输血科的试剂必须有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许可证,并认真做好室内室间质量控制,确保检验质量。 (5)配血时将血袋从冰箱取出后,放在清洁区桌面上,不能拿到污染区工作台面上,以免造成医源染。 定期考核,夯实责任,增强全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科室每月一次、医院每月/每季度对科室消毒灭菌及环节管理情况进行质控,质控内容包括:各室间消毒登记、消毒液配置是否达到有效浓度;防护措施是否落实;操作前后是否洗手等。科室员每月对室内空气、医务人员手、冰箱、桌面等清洁消毒效果进行监测,院感专职人员每季度对室内空气、医务人员手、冰箱、桌面等清洁消毒效果进行抽查。要求空气细菌培养菌落数应≤4cfu/5min·90,皿、冰箱(柜)的内壁生物学监测菌落数应≤10cfu/cm2,医务人员卫生手消毒菌落数应≤10cfu/cm2,使用中的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2],均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和霉菌。 输血科人员直接或间接与大量血液接触,日常工作中存在诸多医院感染管理潜在风险[3]。近年来,该院通过修订制度、教育培训,加强对输血科、医疗废物、人员、实验室等方面的管理,强化了输血科人员医院感染防控认识,更新了观念,提高了防护意识,确保了临床用血和工作人员安全。 如何将输血科感染预防制度、职责、流程、措施制定得既科学又合理还具有可操作性,如何提高措施的执行力,有待于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与探讨。 [1]胡必杰,刘荣辉,陈文森.SIFIC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临床实践(2013年)[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2]杨江存,马富春.陕西省医疗机构临床输血技术与质量管理手册[M].:科学出版社,2007. [3]邵树军,吕毅,林常青.输血科医院感染管理的现状与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2009,19(17):2313-2314. 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