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期间,华西都市报连续报道的“儿科医生荒”现状,引起了省政协委员们的热议。1月26日,在政协医卫和福利保障讨论小组,省政协委员们拿出了行动:一封《致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的信》在委员们手中流转,14位省政协委员请求教育部恢复本科专业目录中的儿科专业,希望通过高等教育,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儿科医生人力资源。(1月27日《华西都市报》) “儿科医生荒”并非杞人忧天。儿科医院患者爆棚,把儿科医生短缺的现实凸显出来。不仅是四川,全国儿科医生的数量也不容乐观。《201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显示:近5年来,我国儿科医生总数从10.5万下降到10万,平均每千名儿童只有0.43位儿科医生,这与全国平均每千人配备2.06名医师水平相去甚远。 儿科医生数量降低,而且存在青黄不接的现实困境,再加上国家放开二胎政策,未来或将出现婴儿出生,儿科医生的短缺现象将更加显著。基于此,14位四川省政协委员才请求教育部恢复本科专业目录中的儿科专业,希望通过高等教育,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儿科医生人力资源。笔者认为,他们的应当得到重视。 儿科医生数量减少,既与全国医科院校儿科大规模停止招生16年有关,也与当前儿科医生的窘境有关。如今,虽然儿科医生挺吃香,但由于妇幼保健院的分配机制更趋于呆板,儿科医生在综合性医院里收入较低,劳动强度大,且往往难受重视,这也让儿科难以留住优秀的人才,儿科医生流失率更高。所以,也有专家指出,如果不改变呆板的分配制度,不重视儿科医生的待遇,单靠增设儿科专业来解决儿科医生短缺问题,无异于缘木求鱼。 但无论怎么说,儿科医生的培养,还要靠高等教育的支援。针对近期出的儿科医生紧缺等问题,上海出台2015年的《上海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发展规划(2015-2030年)》中已经明确,将重新重点建设医学、艺术等专业人才学科。这其中就包括要在条件成熟的本科院校增加儿科专业。然而,学院满足市场的需求,开设儿科专业是件简单的事情,但面临一个制度上的瓶颈:国家教育部的专业目录里没有儿科。国家教育部没有相关专业,上海儿科专业如何得到教育部的认可?儿科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如何与人社部衔接? 或许,教育部门在专业目录增加儿科专业并不能立竿见影地增加儿科医生数量,但它至少补齐制度短板,可让大学院校理直气壮地增设儿科专业,为儿科医生增加一个专业身份,让他们名正言顺地岗位。(黄齐超) 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