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2月,时任京山县委妇女部长的张文秋奉县委委派去武汉找董必武和省委代购。她到武昌时,正赶上创办的中央农动讲习所举行开学典礼。参加典礼的各省代表、武汉三镇代表、太平洋劳动会议代表、各位教员和来宾数十人,款款登上了台,走在前面的两个青年男子,一个全副武装,好不威武;一个布衣长衫,风骨清秀。 张文秋问身边的未婚夫、国民军第十一军部宣传科社会股股长刘谦初:“打头的那两位是谁呀?”刘谦初介绍说:“那个穿军服的是邓演达先生,国民军总部主任;那位穿长衫的是同志,中央农动委员会主任、全国农民协会总干事。”典礼结束后,刘谦初把张文秋介绍给了:“毛委员,这是我的朋友张文秋,是京山县委的妇女部长。” 张文秋报告说:“毛委员,我们京山成立了农民协会,给土豪劣绅戴了高帽子,还审判了一些,农民的情绪很高呃!” 1927夏,杨和母亲孙玉英带着两个孩子来到武昌。正怀着身孕的杨帮助整理资料,经常工作到深夜。不久,杨在医院生下了她和的第三个儿子,取名毛岸龙。 张文秋先后几次去拜访和杨,杨热情地给她沏茶,毛岸英、毛岸青两兄弟围着她,天真地穿来跑去。临别时,夫妇把她送到门口。 这时,蒋介石、汪精卫先后撕下了的伪装,大肆屠。张文秋转移到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自新婚一别,张文秋再也未见到丈夫。从武汉向上海转移途中,听说刘谦初负了伤,张文秋心急如焚。 其实,这时的刘谦初并未负伤。大失败后,党组织通知他前往江西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当他赶到时,因为军队的阻拦,只好撤回武汉转赴上海。这年冬,中央又调他任委。 1929年3月,刘谦初得知张文秋在上海的消息后,当即请示中央,请调妻子到山东工作。中央批准了他的请求。张文秋和丈夫团聚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6月,刘谦初再次奉中央前往青岛、博山、维县、淄川等地发动斗争。不久,张文秋和刘谦初双双在济南。 8月中旬,张文秋见到了戴着手铐的丈夫,心如刀戳,泪如雨下。刘谦初鼓励她说:“不要哭。在敌人面前,我们只能流血,不能流泪!” 岁月,风刀霜剑。这年冬天,在委多方营救下,张文秋作为“怀孕的嫌疑犯”获释出狱。离开前,在她的一再要求下,典狱长答应让她和刘谦初见一面。 张文秋当然明白丈夫所指的“娘家”是什么,会意地点了点头,接着说:“谦初,你给咱们未出世的孩子起个名吧。” 1931年4月5日清晨,山东军阀韩复榘将刘谦初、邓恩铭、刘小甫等21位的员。34岁的刘谦初没有机会看上女儿一眼就离开了张文秋和刘思齐。 “西安事变”后,张文秋奉调延安。在西安八军办事处,林伯渠介绍她认识了陈振亚,由他护送她们母女到延安。 不久,张文秋到抗大学习,编入第八大队(也称女生大队),女生大队举行成立典礼时,、贺龙、徐特立、谢觉哉等二十多位领导同志都出席了,并作了。 张文秋凝视着的,一时感慨万千。武昌一别,已有十载。在这十年间,的妻子杨被了,留下了岸英、岸青、岸龙三个没有妈的儿子;张文秋的丈夫刘谦初也被了,留下了一个从未见过爸爸的女儿刘思齐。 散会时,她随着人流从身边经过,一眼就认出了她:“张文秋同志,你好啊!什么时候到延安的?” 张文秋在西安与陈振亚相识并结伴同行到了延安后,在抗大第三期支援抗大女子大队挖窑洞时,他们又相见了,并燃起了爱情的火焰。经过半年多的接触,1937年冬张文秋和陈振亚结婚了。 1938年初春的一个晚上,在延安党校的礼堂里,话剧《弃儿》正在上演。、、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同志坐在群众中间观看演出。演到一对者被时,剧情达到了:寒风中,一个六七岁的衣衫褴褛的小女孩,在惨淡昏暗的街头奔跑哭喊:“妈妈,妈妈!”这孩子演得感情真挚,催人泪下。在场观看的中央领导被深深地打动了。戏演完后,派人把小演员叫到身边来,抚摸着她的头,亲切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呀?你的爸爸妈妈是谁呀?” 两天后,派人把刘思齐接到家里去玩。当时,毛岸英从苏联回国不久。在的窑洞里,毛岸英和刘思齐相识了。 这年秋天,毛岸英和刘思齐在西柏坡重逢。毛岸英长成了一个粗犷英俊的棒小伙,刘思齐出落成了一个婷婷玉立的大姑娘。久别重逢,谈不完的离情别绪,说不完的知心话。他们相爱了。 在西柏坡时,派人把张文秋接到他的住所。见面后,问起了张文秋的家世和家庭情况,张文秋一一作了回答。最后,把话题转到毛岸英和刘思齐的婚事上来,他说:“听岸英讲,他和你的大女儿思齐很要好。他说,他很爱思齐,他们要求订婚,我很梦见钱包被偷同意,现在就看你对这个女婿满不满意。” 张文秋回答说:“他们通了很久的信,我是知道的,现在他们要求订婚,既然同意了,我非常高兴。不过,我担心思齐年轻幼稚,配不上岸英。” 说:“我看思齐比较懂事,她年纪虽轻,但待人接物很有分寸。她是烈士的后代,是我的干女儿,我很同情她,也很喜欢她。” 张文秋应道:“将来思齐和岸英能结合在一起,做的儿媳妇,经常在身边受教育,会非常幸福的。” 1949年10月15日,毛岸英和刘思齐的婚礼在举行。举杯走到亲家张文秋面前,说:“谢谢你教育了思齐这个好孩子。为岸英和思齐的幸福,为你的健康干杯!” 邵华是在和马背上的摇篮里长大的,在战争中一直没有机会上学。新中国刚成立,张文秋特别忙,顾不上考虑孩子上学的问题。那时,邵华常随姐姐刘思齐和姐夫毛岸英到看望。虽然国务缠身,工作很忙,但很关心儿子和儿媳的学习,每次见面都询问得很详细。这引起了小邵华对学习的强烈愿望。一次,邵华突然对说:“毛伯伯,我也要上学!” 转过身来,看着十多岁的邵华,认真地说:“孩子,你愿意学习,这很好嘛!这件事,我让秘书同志帮你办。” 毛岸英赴朝作战后,毛岸青来张家更勤了。他在音乐上很有天赋,每次来张家总要弹上几支曲子,有时兴致好,还会给大家唱一曲俄文版的《喀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张文秋努力履行着她对毛岸英的承诺。每次毛岸青来张家,她都要准备足够丰盛的饭菜招待他。毛岸青生活自理能力差,她就让他每星期把脏衣服、被单、枕套拿来,该洗的洗,该缝的缝,周一再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地拿回去。临走时,张文秋会问毛岸青缺不缺钱花。因为毛岸青回国不久,有些国外的生活习惯还没有完全改掉,开支难免会大些。对张文秋,他就像对自己的亲妈妈一样,从不见外,需要钱,他会大大方方地开口。张文秋宁愿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毛岸青在生活上舒服一些。家里的菜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三个女儿的衣服几乎没有新的,但毛岸青的零花钱却从没断过。 毛岸英的传来,毛岸青一下子被击倒了。他们兄弟俩从小和妈妈一起坐牢,一起在上海街头流浪,一起赴苏,又一起回国,因此他们的手足之情,是难以想象的。有人向,把毛岸青送到苏联去治病,毕竟那里的医疗条件要好些。同意了。当时,刘思齐正在苏联留学。她去疗养院看望毛岸青时,毛岸青要求她向父亲转达他想回国的愿望。回国后,毛岸青就被安排在大连治病疗养。 在大连疗养的毛岸青,给邵华的来信越来越频繁。渐渐地,字里行间多了一些温情。起初,邵华还以为是自己的。直到有一天,那些爱慕的字明明白白地印在暗色的信笺上,邵华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了。大连气候宜人,风光旖旎。毛岸青和邵华的爱情之花,也在悄悄绽放。 握着张文秋的手,笑着说:“你同意就太好了。从前,我们是老亲家。现在,我们是新亲家。老亲家加新亲家,我们是亲上加亲,双重亲家!” 本文由来源于325棋牌 325游戏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